宁县纪检监察网
您的位置:首页>工作动态

宁县:严管“三资”激活村集体经济 “一池春水”

  • |
来源:宁县外宣办 发布时间:2024-09-11 18:28:00 分享

初秋时节,走进宁县南义乡焦台村设施瓜菜种植基地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的钢架大棚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产业路,大棚里甜瓜、西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辣椒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,到处弥漫着泥土和蔬菜的清香,菜农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

“我今年种了5亩大棚甜瓜,施用的都是农家生态肥,甜瓜口感好,很受消费者欢迎,亩产值可达2万多元。”正在大棚里采摘甜瓜的种植户丑建柱高兴地说。

据了解,和丑建柱一样靠经营大棚增收致富的人在焦台村就有13户。提起焦台村的变化,该村监委会主任孟建英深有感触地说道:“自从2023年9月,县纪委监委制定出台驻村监察联络员制度,由派出乡镇监察室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聘请为驻村监察联络员,实现了近距离、全天候监督,督促各村建立了“三资”明细台账,彻底摸清家底,并公开透明运行,采取村民民主议事决策的方式表决由村“两委”负责,流转土地、大棚入股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经营。”

经过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后,焦台村累计盘活了村集体闲置大棚54座,流转土地200亩,种植设施瓜菜1000亩,由合作社依托蔬菜冷链加工包装工厂,开展“农企、农校、农超、农灶”对接,实现订单销售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乡纪委(监察室)、驻村监察联络员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进监督资产盘活、入股分红、集体经营,合力推动全村瓜菜产业统一规划、种植、管理、销售,目前年营销700万元以上,实现村集体、合作社、农户互惠共赢。

南义乡焦台村只是宁县纪委监委破解村级“三资”监督,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,村集体注入的资金、实施的项目越来越多,为确保村集体“三资”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。宁县纪委监委聚焦农村集体“三资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,从规范“三资”管理使用、经营、收益分配入手,紧盯资金监管不到位、资产资源处置随意、村级债务风险突出等薄弱环节,统筹运用“纪巡审+职能部门”联动、“室组地+驻村监察联络员”协同等手段,探索建立纪委监委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商机制,制定责任、监督、权力、负面四项清单,定期由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组织召开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,分析研判突出问题,压实监管责任,推动村级“三资”监督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,条块结合,靶向纠治、精准监督。

据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,宁县纪委监委在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同时,还通过定期与巡察、审计部门召开风险评估与分析研判会议,对涉及村集体‘三资’管理领域的监督、巡察及审计等成果进行梳理对比,重点就村集体“三资”的管理使用、经营及收益分配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研判,对易发高发问题,形成监督重点清单,相关纪检监察室、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时介入,精准发力“照单”监督,提前从源头防范监管“三资”漏洞。

近三年来,累计查处农村集体“三资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1件 140人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4人,其中集中整治以来,查处农村集体“三资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9件 15人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……。“ 一串串心触目的数字就是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,只有让监督执纪直抵村集体‘三资’管理的‘神经末梢’,标本兼治,才能让基层政治生态 ‘山清水秀’,让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。”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。

据统计,今年以来,在县纪委监委的全程监督和指导下,全县共盘活78个村的闲置资产、资源,招商引资企业15家,发展食用菌、苹果、金银花、朝天椒等特色产业12项。截至6月底,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555.12万元,村均13.83万元,带动群众务工增收8.5万人。(王亚琴 陈丽)


关闭
关闭